全國耐鹽堿飼料油菜交流會在正大蒼南現代農業生態園召開
2019年3月11日,由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蒼南龍港新城主辦、正大集團承辦的全國耐鹽堿飼料油菜交流會在浙江蒼南龍港新城正大蒼南現代農業生態園召開。農業農村部、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草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華中農業大學和相關院校、科研院所負責人,浙江省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和蒼南縣政府、蒼南縣農業農村局、龍港新城管委會負責人,以及媒體代表共70多人出席會議。

在龍港新城正大蒼南農業生態園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里,會議舉行了現場觀摩活動。蒼南縣副縣長陳久喜致歡迎詞,農業農村部楊帆處長、華中農業大學科學發展研究院關桓達院長、浙江省溫州市農業農村局鄭慶惕副局長、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王金文副董事長講話。傅廷棟院士向蒼南正大農業有限公司授牌“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果轉化示范基地”。

在盛開的油菜花海里,與會嘉賓深入園區田間,觀摩了油菜長勢,對鹽堿地治理和種植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現場還進行了油菜粉碎還田演示和油菜生物質產量測產。與會嘉賓一致表示對正大種植事業高難度、高效益墾造土地,鹽堿地治理和種植一體化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深受鼓舞和啟發。

現場觀摩后進行了會議交流。傅廷棟院士作了題為《鹽堿地種植飼料(綠肥)油菜的研究與示范》的主題報告,介紹了耐鹽堿油菜新品種培育和在各地推廣、已顯示出的優勢等情況。
與會嘉賓圍繞鹽堿地治理改良、高效種植利用和耐鹽堿飼料油菜種植利用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研討。大家認為我國鹽堿地治理改良和高效種植利用,不僅需要政策支持、技術支撐,還需要好的模式。正大集團探索形成的開發治理和高效種植利用一體化模式和經驗值得重視和借鑒,因為這種模式解決了一些地方出現的只重視開發治理而不能真正高效利用和持續改良問題。大家交流認為既要高度重視鹽堿地治理改良,又要高度重視耐鹽堿作物品種培育推廣。與會嘉賓高度評價傅院士團隊培育的耐鹽堿飼料油菜優良品種,并對如何加快良種推廣種植、配套完善標準化高產栽培技術、飼料油菜實現規模化商品化開發利用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王金文副董事長介紹了正大集團在灘涂、“四荒地”規模化墾造開發和鹽堿地治理、高效種植利用一體化方面的顯著成效和成功經驗,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加強與各地方政府合作,充分發揮正大品牌、模式、技術和管理優勢,在參與和示范帶動鹽堿地規模化治理和高效種植利用方面作出更大貢獻;提議建立鹽堿地治理改良高效利用產業聯盟,聚集各方資源形成合力,把鹽堿地治理改良和高效利用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正大蒼南現代農業生態園從2017年10月開始建設,協議面積5.2萬畝,一期計劃開發面積1.2萬畝,開發難度極大,有的地段泥漿深度接近10米,一般挖掘機進入就被淹沒,最后用特殊改制的挖掘機實施作業,按政府約定的時間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接下來又面臨剛墾造出來的高鹽、強堿土地,難以進行高效農業種植的難題,正大集團采取多項措施進行改良;同時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依托傅廷棟院士的學術技術優勢,共同開發油菜鹽堿地種植攻關。
在傅廷棟院士專家團隊指導下,2018年9月播種耐鹽堿飼料油菜,克服了種植過程中面臨的困難,采取一系列技術措施,長勢超過預期,種植取得成功,形成當前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

該園區種植的是傅廷棟院士團隊培育的既可作油料作物,又可作飼料作物、蔬菜作物、綠肥作物、觀賞作物和蜜源作物的多功能耐鹽堿油菜,具有產量高、耐鹽堿能力強等特點。經現場測產,平均畝產量達到3.5噸,最高產量4.5噸。園區耐鹽堿飼料油菜的試驗種植成功,標志著正大集團在蒼南沿海地區實施改造灘涂一體化取得了又一成果,為有效改良我國東南沿海灘涂鹽堿地開發利用探索積累了經驗。